Search


感謝一位優異台灣青年的推薦文
Stephen畢業於台大土木系 現於美國理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感謝一位優異台灣青年的推薦文
Stephen畢業於台大土木系 現於美國理工名校Georgia Tech攻讀碩士


在台灣的時候,
無論是同材之間,又或在公司職場,
聊天打屁之餘,又或者耳濡目染之下,
久而久之,就養成一種習慣,
認為英文這種東西,就只是單純的工具,
而這工具,要不就是拿來溝通,要不就是拿來當成某種能力證明。

對於非英語系的我而言,學英文的目的,的確就是這麼回事。

但後來,當我自己真的回到美國,
是的,我學過英文,也的確,我可以跟別人用英語說話,
但我卻同時發現到一個嚴重的問題,
在國外,可以說話,並不表示你有溝通的能力,
因為當你所用的英文不夠精準,不夠到位,
事實上,很少真的有老外是願意跟你溝通的。

我這樣說,或許有很多國內的人事,會覺得我可能在無病呻吟,
但如果真的來過國外,其實最常發現的事情是,
亞裔,從我父輩的移民者,到第二代,如我這般的留學生,
一般身邊,很少出有非亞裔系的朋友。
久而久之,在美國,中文變好,韓文變好,但偏偏英文就是不好。

這是為什麼?因為我們英文,打從一該始就沒有學的能夠真的與人溝通。
而這樣的溝通不良,有許多都是來自我們自以為是小錯誤的大錯。
注意,我會說是大錯,有我的道理。
比方說:
某天有個老外,很豪爽的跟你討論陰屍路,
但你不太喜歡這部影集。
於是,老外說:
*Oh you don't like the episode?*
然後你自以為很道地的回答
*Yes, I don't like it.*

這時候,個性好一點的老外,可能只會皺皺眉頭,
然後瞬間又心領神會的明白,你是不喜歡。
因為在老外的語言裡,你應該要回答:
(--> No I don't like it / No i don't )

這看起來的確是小錯誤,但問題是,
當你真正在國外,比方說在課堂上答問,或者在職場上報告,
當你的同學或者是職場的同事跟你溝通時,
若是每每都有這樣的問題,
那麼,換來的可能就不只是老外皺皺眉頭的心理神會。

同樣的句型再來一次。
這次情況是你老闆問你是否對某問題有解決方案,
而你事實上是沒有任何解決方案的。
這時候你老闆脾氣已經有點上火,
於是他冷冷的問:
*Oh you don't have the solution?*
然後你回答:
* Yes, I don’t have the solution.*

我能跟你擔保,為了確保專業上答問的正確性,
老板會充滿不耐煩及輕蔑的再問一次:
* You don't have the solution, right?.*
而你一定會再度知錯不改的回答:
*Yes.*
隨後你才突然意識到自己鬼打牆應該回答:
*No.*
然後你老闆會把你當白癡的做最終確認:
*So, it’s not a “YES”, correct?*
然後你終於又回答一個自以為是肯定的答案,但答案還是錯的:
*Yes.*
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,你已經失去老闆對你的耐心,信任,
同時你也換來同事對你的輕蔑與譏笑。
試問,這樣的語言錯誤,是小錯?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大錯?

像這種「Yes,No」問題,有許多人認為只要好好注意,未來就能不犯。
但事實上,對於非英語系學習者,
我們腦海中有根深蒂固的「劣根性」,
若不靠專業人士幫你糾正「語感及用意」,大概這輩子都改不掉;
而就算這樣的小問題能靠自我修正,
其他語句上的用字正確與否又該如何確定?

好吧,或許轉個念,學英文要的不是溝通,反正只要考試高分,
拿個成績好申請好學校就可以了。
其實,如果從「態度」上來說,這個觀念如果有人說是對的,
那我實在很無言。
畢竟所有人都知道,如果英文不好。
到國外來,你要如何上課?如何討論?甚至,你要如何玩?
所以本質上,學英文只為了考試而不求能溝通這個論點是矛盾的。
但就是會死硬派硬是要持著這種「見仁見智」的價值觀來討論英文學習法。
好吧。
那麼,如果有個方法,能讓你很有效率學會如何考英文,
讓你在紙筆測驗上拿到高分。
同時又讓你英文能學的道地。
你想不想嘗試呢?

很多人問:「有這樣的方法?」
我的答案是:「有,只是有沒有機會剛好遇到對的人教你。」

台灣有許多有資歷的老師。
但有時候,隨著時代轉變,學英文,
必須要更有效率,更有系統,最重要的是,更貼近你的思考模式,
才會學的快,學的穩,學的起來。
而這時候,你會需要一個與你一樣,
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,
被這相同時代背景壓榨過,淬煉過的人,
來教你如何學好東西。
而有資歷的老師,未必能給你這些。

為什麼?
因為人學東西的過程,所謂的知識的擷取,
靠的是學習法來吸收的,
而所謂的學習法,是來自教授者的心路歷程所得到的一種方法。

這種感覺,真的,別說你這輩子沒體會過。
你一定有經驗,任何一個科目,
我們總是會遇到一個很強的教授,
但他講什麼,我們打死就是學不起來。

最後,囫圇吞棗,就靠一個字,背。
然後你就信了,以為一切就是靠背。
然後你也會告訴別人:是的,一切真的很靠背。

英文,的確,不背不可能的,
但是,要背些什麼?什麼是重要需要先背?如何背?背了怎麼用?
這些問題,又回到所謂的學習法上。

所以學好英文,需要學習法,
而學學習法,你需要的不是一個有資歷的人;
你需要的是遇到一個適合你的人教你。
然後,讓這個適合你的人,幫你學好英文。

簡言之,就是找一個適合的人,
教你How To Learn,以及 What to Learn。

前些日子,我有個好朋友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學成歸國。
他本身是學語言學的。

我得承認,我對所謂學語言學就想教語言打了很大的問號。
這就好樣像是,學數學就等於會教數學,
又或者學什麼就可以教什麼,這種些扯淡的論點,
我相信所有人都嗤之以鼻。

但在看完他的論文後,我自己是由衷的佩服。
在論文內,他整合了中日英三國學語言的問題點。
以及從大腦運作的方式,來探討如何學習語言,
建立一套有系統的學習法。
(我自己本身,托福從78跳到96也是靠他。後來上了喬治亞理工。)
最重要的是,
他本身在美國時間很長,
在哥大,身邊黑白兩道朋友(黑人白人)朋友眾多,
你可以想見,這麼驕傲,自尊心強的哥大,
居然願意跟他混為一流,就知道這人語言「造紙」不輸給蔡倫了。
而回國後,他馬上被聘為英文直譯員。
這些語言上的經驗,以及學習的心路歷程,我相信是值得備參考參考的。

好吧,說這麼多,大家可以參觀一下他的FB專頁。
我相信多少會有點收穫的。
Alexander Wang 王梓沅英文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AlexanderWangEnglis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☆ 創勝文教共同創辦人 ☆ 哥倫比亞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 ; 主修: 第二語言習得, 英語教學、認知心理學 ☆ 專長:成人英語、企業英語內訓、留學考試、師資培訓、留學代辦
View all posts